【細味香港中小學生頹飯二三事】🍝🍛🍲🍜
正值香港學生飯盒鬧得熱哄哄,讓我回想自己中小學的午飯二三事。會否令您又回想一些生活點滴呢?

《小學篇》
當年未有全日制,因此只會在一些特別原因下留校吃飯,如小學補課等。
.
有一學霸,Literally真學霸,長大後在公開試成了真狀元。
她是一位有教養的學生,有禮而不虛偽,主動幫助老師而不造作,而且寫字很美。
小六時,在學校吃lunch,大家可以選擇在canteen吃或自行帶飯。
她帶了火腿粒薯蓉。我問她如何整,相信所有小學生對於整薯蓉都係冇咩概念,咪就係以為將薯仔整成蓉就係薯蓉。
那晚回家,我著媽媽和我一起整薯蓉,真係將薯仔整成蓉only,答案是很難吃。今天身在外國,我知道點整了,而且幾好吃(我覺得)。
.
另一位,自吹自擂女,時常口掛著自己家鄉是L-Lay同埋拿美國passport。又話自己小六已學人戴con,話自己有齊七色con。更在我們面前「除下」空氣con。「你睇下?係咪睇唔到呢?因為佢係contact lenses隱形眼鏡」。(注意:要Janice Man咁中英夾雜。)哈哈!成件事好小學雞。
.
有天,她帶了豆腐花來,我又問下佢點整。她說:「將豆漿煲熱,攤凍即成,因為豆漿有些物質會在加熱後凝固。」
弱智如我相信了,回家有樣學樣。八點半煲好熱豆漿,結果九點半,佢成了一盤攤凍咗既熱豆漿。係凝固了,面個浸油only。well, 原來小時候我已有毫不驚訝因子~
.
最後,小食部有一些十分好吃的小點,如咖哩魚蛋及魚紮(大個才知道那其實又名魚肉春卷,南記有售)。通通炸物,不算健康,但就是好味。
.
《中學篇》
中一唔俾出去食。剛來報道,乜都唔識。認識了一位阮姓同學,我們一起在小息時吃袋裝炒公仔麵,好好吃。有時只吃這些當午餐,難怪我今天的身高...嗯嗯,報應黎既。
之後有的同學去踢西瓜波,有的用五毫子買個蠟波玩足球機!
而我,通常吃完會去圖書館做管理員,或音樂室藝術室走走逛逛。
與阮同學的友情維持不久,各自找上了志同道合的朋友。
.
因為鄭秀文,我們成了好朋友
之後出現了一位Haddy同學。我們都是鄭秀文粉絲而走在一起。
和Haddy同學一起吃過不少午餐,有在校吃、有在外吃。
我們更一起去看過我們人生第一個演唱會。爸爸不知道的,他說演唱會是商業技倆!「賺您錢架咋!」哈哈,當然我不認同。
環保,開始在香港受到重視
當年校長下了一道聖旨,凡是外賣發泡膠飯盒,一律不准走入校園。出發點其實不錯,目的想我們與發泡膠割𥱊。姿態做盡,卻不見成效,最重要是沒有可行的alternatives。對於弱弱的學生雞來說,是沒能力遵守的規則,因為通常平價飯就是發泡膠盒。結果,飯盒照買,企係街到食哂才入校園。環保,是教育還是發達國家的玩意?
今天,環保意識進步了,然而我們每天做快測的東東、外賣盒等,我們會否因為覺得「可以抌去環保箱啦」反而不太理會環保的真意?
.
多了四川米線,少了英式食店
附近有一間專賣炸魚薯條的。 吃了幾年,倒閉了。十五年後帶學生去英國外遊時才知道這是一個十分出名的炸魚專門店Harry Ramsden’s.今天香港,多了四川米線,少了英式食店。
時代在我們不知不覺間翻了另一頁。
.
有說今天其中一個學生飯餐唔好食的原因是某些校園飯堂沒有明火煮食。
是的,今天有很多學校的tuck shop其實不是一個廚房,而是一個空間only加幾個電磁爐。我更見過有校將唯一的tuck shop取消換成文化室。
原來,世上冇嘢係必然的。
.
莊老闆
本校Canteen老闆姓莊,中氣十足的廚房大叔一名。拿著鑊剷加上鑊氣,馮馮聲,係勁的。有黑椒雞扒飯,唔知咩咩炒飯,有時有焗飯及炸雞脾。都幾好食,但相對今天校園食物的標準來說,是不健康的。
關於健康,大家著重了學童在校的健康,多菜有肉有飯少油少糖少鹽再加D紅糙米為健康formula,因此飯是灰白色的,菜是泥色的,肉是灰色的。可說是色香味不全的佼佼者。蘇施黃曾在節目裡大插學校D飯難食。
平心而論,呢條formula,大人自己都好難follow,卻要學校呢個「聖地」跟到十足,然後家長就帶學生食好西,學生自己都會出去食麥當勞就是了。學校賣炸雞脾?你落地獄啦!
.
世界總是自然地運作。校園餐唔好食,校門外的外賣車列隊上陣。
由當年小息全世界衝落校園唯一電話亭幫全班落單,到今天whatsapp落單payme付款,全都在上堂櫃桶內完成。一到lunch就會有一架架小巴在校門外「派飯」。然後,總會有人漏單或貨不對版。妖妖聲之後,都係唔理,有D野求其倒落口就算,之後快快打波,是典型男學生對「食」的追求。
然後又發現原來佢地係唔俾咁樣賣飯既,因此又會出現一些疑似食環署職員上來冚壋。這個貓捉老鼠的遊戲,到今天在各大小中學門外仍有發生。
有些貴族學校,學生鍾意call uber eats and foodpanda nowdays,計好哂時間落去攞飯個下好勁。
各行各業都在狹縫中努力地生存,是社會的縮影。
.
青春期的男生的異能
青春期的男生有一種異能,能將世上所有野都associate落「性」這個主題。有一天,飯堂出了白汁雞皇飯。有一同學大叫「哇!精液飯」。
好賤,但好中。
早年任教男校,有一飯是粟米汁肉片飯,粟米汁是那種透明玻璃芡,又有另一同學走出來大叫「咪即係精液飯」。
世界如何變,有些嘢總是永恆。
.
中三陳氏班主任,為與同學建立良好關係,著大家一星期有一日要一齊係班房食飯。班長負責order飯餐,lunch送到上來,班主任在教師檯食,同學在自己位食。傾下偈,通常回應老師既都係頭幾行同學,或間中後面有一把聲唔知由邊度飛出來。
以objective來講,成效一般,普遍男生就不是那種喜歡傾偈喜歡分享的物種。「嗯。哦。係呀。」係主要既回應模式。
雖然有點家長式,但我好欣賞這位老師的出發點。所以頹飯並不只是為學生而設,也為忙碌至lunch time都要和學生補課、工作的老師而定。
.
貧富午宴
學校搞過貧富午宴。學生捐出二三十元。
七成人吃麵包,一成五吃學校頹飯,半成吃大家樂焗豬扒飯加甜品零食。
因此頹飯算是中等價位的一餐吧~
活動目的讓人了解世界本是不公平,你卻可在亂世中分享愛。
是我一生中見過其中一個最有意義的校園活動。
.
中四,修Art。那時候,藝術是額外科目,因此要用午飯及放學後的三小時上課。要上Art堂就用二十分鐘連買飯時間將飯堂午飯倒入口。是的,這些生活讓我真的以為lunch time其實只需二十分鐘。
不用修art的日子,一落堂即和幾個相知相遇的好同學衝落春園街街市吃權記粉麵。十元一碗炸醬麵,勁落辣椒油,奠定了無辣不歡的人生。這些好友,某些今天仍有聯絡。
.
感謝莊老闆
突然,中四某星期一早會。副校跟大家說:
「莊老闆昨天回來準備食材時,心臟病發。過世了。」
時也命也。感謝莊老闆多年的照顧。您煮的飯,很好吃。
.
友誼永固
中五那年,Haddy要去英國讀書了,說要友誼永固。身在異鄉卻沒有因為鄭秀文而拉近我們。像Eason的《最佳損友》,
.
「非什麼大仇,為何舊知己在最後變不到老友
被推著走跟著生活流,來年陌生的是昨日最親的某某」
.
大學某天,他主動跟我連繫。在英國考試成績不錯,港大收了他,即將回港開課。
心想,今次要好好跟他再次連繫上。
再來,是我們的老師致電,他在英國患上感冒,引發拼發症,客死異鄉,那年19歲。我人生第一次遇著與我同輩份的人離開。
.
死亡原來這樣近。this is life.
.
就這樣,我們都是這樣長大的。
好也一餐,唔好也一餐。
飯或許是頹的,人生卻百味雜陳。
細味一下,發現頹飯其實都唔係咁頹啫。
.
TRAVIEE
"Happiness is the key.